30/5/2011

沒料到

從來都不認為自己「有前無後,打死罷就」,凡事船頭驚鬼,船尾驚賊,但最近的我開始反叛(?),做一些年少時不敢做的事,膽搏膽地探索世界。沒料到只要敢試,世界可以很遼闊。


從未想過我會到這裡,認識一些從未想過會認識的人。
也許,我沒有想像中細膽。

25/5/2011

保護

每年DJ班都會收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查詢:

查詢者: 報名時要交o既自我介紹錄音檔案, 要點交比你地?
工作人員: 錄起佢, 燒成CD-R比我地law!
查詢者: o左之後, 又點比你地?
工作人員: 寄過olaw!
查詢者: 但係信封唔夠大喎!
工作人員: 咁買個sized o既信封law!

這些報名程序太概是common sense吧?這位參加者若不是沒有報讀過課程,便是平日有秘書替他處理一切,以致對如何報名一概不知吧!

人不懂解決問題,是因為沒有問題需要解決-問題在未出現之前已經被解決,例如:父母和老師。

這令我想起一位曾服軍役的台灣朋友。他有一位朋友被徵召做海軍,其中一項訓練是被分發少量食物和一些簡單求生工具,例如:指南針、軍刀和電筒,再被送到深山野嶺,然後要一個人找方法在限時內回到軍校報到,過程中沒有其他人可以幫手,要自己想辦法解法問題。

有問題需要解決,人才會動腦筋思考解決辦法。與其怨下一代無解決問題的能力(problem solving),倒不如留返d問題比下一代解決,唔好乜都搶住做。

延伸閱讀:

100%真人真事 #1

100%真人真事 #2

100%真人真事 #3

23/5/2011

抵幫?唔抵幫?

有問題要別人幫忙,不要收收埋埋,一定要出聲尋找協助。就算別人未必直接幫到手,但或者可以「搭上搭」找到可以幫忙的人。

有解決不了的問題,當然要找人幫忙,但要是未過找解決方法就大呼小叫要人幫忙,就未必「抵幫」!因為人要有基本的解決問題的能力。這令我想起有一次看過香港插畫家小克的一篇漫畫專欄

小克提到他看一個有關生果電話的台灣blog,板主介紹一個由荷蘭設計公司為生果電話度身設計的木製電話套,既有介紹公司品牌名稱,亦有提及產品名字,而文章中還附有該間公司的link,可以看到更詳盡的資料甚至直接購買。但在blog的底部有一位網友留言,大約意思是問板主可以去哪裡買,想買給他的老婆。小克看罷便很憤怒,因為一來板主已提供產品的相關link,二來就算睇漏眼沒有發現有此資訊,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中,什麼到網上一查便可以找到萬七項資料,不但詳盡豐富,應有盡有,而且至少比等待板主回覆留言快吧!


The moment I switch you on
You sing your song let me know it won't be long
I tell you're going wrong and you make me cry and I don't know why
I try control delete but it makes me upset when I have to re-set your mind
Oh no you're turning blue, just tell me straight or do I have to wait

Every time I try to make a silly little song
My efforts are all wasted cos machinery goes wrong

我經常遇到電腦問題,不是這裡壞,就是那裡hang機,時常要人替我解決電腦問題,但所謂的「問題」,大多數都是只因為我不小心踢鬆了電掣或忘了插正確的插頭,只要我問朋友前仔細檢查一下便發現,但我偏偏懶得理會,好似那個網友一樣,係唔係都搵人幫手,結果大費週章地請朋友來幫手,卻發現只是小問題,我便被痛打。自此,我便學懂要先自己找解決方法,直到試過各種方法都處理不了,才找人幫手,以免給朋友太多麻煩。

最近我家姐新買了一隻router,跟足程序安裝都用不了,於是我便上網搜尋有沒有人曾面對類似的問題,看看有沒有解決方法,一找之下,竟然發現有很多人都有相同經歷,而且提供很多解決方法,我便跟著網友分享的指示去做,終於安裝到了!其實在找別人幫忙前,先自行找找解決方法,也許困難比想像中小。

延伸閱讀:

File#133 人生保謢貼

同場加映另一首Computer Song:一聽就令人忟到震!

18/5/2011

創作的源頭,其實是來自你有多少生活體驗。

hang around and get connected to your heart.

16/5/2011

陳奐仁

(按圖有試聽)

第一次接觸他的名字,在陳冠希的歌曲「香港地」,光聽名字,我還以為他是個很有台型,很酷的人,直至他跟MC Jin合作,我才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,唔...樣子很像多拉A夢(!)聽他的歌,他的說話,令人很積極,是一個令人很開心的肥仔(!!)

今天看他的訪問,講到三件事,特地記下,提醒自己:
  • 機遇是控制不到的。
  • 所有高於零的事情,都應該感恩。
  • 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,就會有驚喜。
他才剛剛得到金像獎最佳新人獎,還能說出這番話,真箇是humble。

嗯,don't forget,be humble。

人生是總和力

我很喜歡看《佐賀的超級亞嬤》這本書,是有關作者與他嫲嫲的故事。

有一次,作者期終考只有體育成績最好,有滿分5分,但中英數三科加起來才只有5分。

他很歉疚地向嫲嫲道歉:「全都只有1分2分。」
她竟然說:「不打緊,1分2分加起來,就有5分了。」
作者問:「不同學科的成績都可以加起來嗎?」
嫲嫲一臉認真的說:「人生是總和力!」

我想作者嫲嫲的意思是「不是只有讀書才是一切」,也即是別用單一標準去衡量所有人和事。不是只有讀書和工作叻才是優秀人才,搞藝術、夾BAND、畫漫畫都可以做得出色。

單一標準會製造很多「不合格」的人,而這些人卻不一定「無用」,若只用成績和數字去衡量人的價值,埋沒了一些本來很有用的人,無法發掘到他們真正的價值所在。

社會也是一樣,若政府只用單一標準來衡量社會發展,也許都會失去很多很有價值的東西。

延伸閱讀:
窮得快活

13/5/2011

旅行的意義 = 攞苦嚟辛?

去年,我在多倫多的旅途中,也在一本書中展開另一段旅程。

那是余秋雨老師的《千年一嘆》,寫他隨攝製隊坐吉普車造訪多個古文明和危險地域,包括:希臘、埃及、以色列、巴勒斯坦、約旦、伊拉克、巴基斯坦、印度和尼泊爾。他白天到訪古文明的廢墟或古蹟,晚上還要寫文章,一天一篇,結集成此書。而他所到之地盡都是危險地域,很多都沒有政府有效的監察,也有宗教極端分子,反政府組織,販毒集團和土匪。若要避開這些危險,唯有乘坐飛機或火車,但他沒有這樣做,為什麼?因為飛機或火車的網絡多靠近現代文明,難與古文明重疊,若要親身認識古文明,就必須走在危險之路上。

我就在書中與他們一同經歴荒涼而危險的古文明之旅。

其中一個很深刻的文化衝擊:他們一行人在了伊朗,因信仰關係,當地規定女性一定由頭到腳都用黑紗覆蓋,外國女性都要嚴密地包頭巾,絕不能露出臉,但隨行的女性都是做主持或導演,在炎熱的天氣下,她們還要包著頭巾跑來跑去,已熱得要命,即使逃到攝製隊車上,都不能脫下頭巾,因當地居民會拍車窗叫女士們包返好個頭!

余秋雨老師在臨開伊朗前,跟當地的文化專家說:「一個民族如果要獲得真正的尊嚴,就必須謀求社會發展;若要社會發展的話,就不能拒絕與外國交流。要是在服飾上對外國人限制重重,國際資金怎樣流入?國際交流如何進行?我們過幾天就離開了,作為一個中國文化人,臨別贈言只有兩句話:只有發展,才有尊嚴;第二句,只有尊重別人的尊嚴,才有自己的尊嚴。」

*****

很多人認為余秋雨老師此行是「攞苦嚟辛」,但若不是透過他們,平常如你我的人,又怎能遊歴那些危險之地?

每次我計劃自由行,都一如余秋雨老師被人問:「做乜攞苦嚟辛?」,而我的答案是「每次去完一次旅行,回來後我就變得不一樣。」

過去兩年,我都跟朋友到台灣自由行。由訂民宿,計劃行程,到迷路時如何問路,如何力拒被騙都一一自行應付。印象最深刻的是,有一次拖著一大箱行李,剛從鐵路站走出來,正思考如何前往旅館時,一位看似親切的的士大哥話乘的士去旅館省時方便,但價錢比較貴,還說如果乘巴士要個半鐘才到!但我們倒覺得乘巴士也很方便,而且很懷疑那的士大哥的說話。最後我們選擇乘巴士,半個鐘就到了旅館,還認識了台中的巴士系統,這是乘的士不能認識到的!

每次去完自由行,都成身散晒。可是,事前的預備,路上時刻的鬥智鬥力,以及體力勞動,不旦令我對當地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,也更了解自己的膽量和能力。每次「攞苦嚟辛」之後,都發現自己悄悄地改變了。也許,這就是旅行的意義。



我和朋友因為這首歌,就算只住一晚民宿,也要大費週章跑到淡水吃。早。餐!

11/5/2011

行萬里路,更要讀萬卷書

用眼睛去旅行又好,真實地去過某地旅行也好,旅行只是一個起點,迸發好奇心的第一步。

雖然我去過好幾次旅行,但其實只是拍照留念,血拼玩樂,根本不認識一個地方。就算近年不跟鴨仔團,自己自由行,希望起居飲食能較貼近居民平日生活,但最後還是會發現自己對該地一點都不了解。走過萬里路之後,更發現自己對世界的認識還是少得可憐,對著古蹟、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,卻因自己知識太少而不懂欣賞。當旅程結束時,還帶著一大堆問號回程。

就像我去年跟公司去多倫多,其中一項工作是參與一個營會,與一大堆後生仔女相處四天,可以認識當地華人文化。他們多數是年幼時移民到當地,或是土生土長,滿口英語,雖然是華人,但不論語言或文化都跟我有出入,跟他們溝通實在需要一點時間。我初時感到有點尷尬,因平日少全英語上陣,無法一下子說得十分流利,和他們的溝通有些困難。雖然最後以半英語半廣東話交談,成功與他們溝通,了解到看似富裕無憂的他們,也有升學和不知前路的困境。

之後我便回港了,但其實回程之後,旅行才真正開始 。



You see I've finally woken from a long sleep
I'm ready to jump to make that blind leap

'Coz I now believe I have the power in me

I've got the faith baby I can truly be free


去年的多倫多之旅結束了,雖然我未算很深入認識當地,但我對世界的探索卻在回程後才開始。正如這首歌名一樣,Finally woken,去完旅行,終於醒晒!因為此行讓我發現自己的不足,也促使我回港後用功求學,努力突破自己的心魔,因為我知道若日後要行萬里路,沒有讀過萬卷書是不成的!

回港後,我對自己無法用英語與多倫多的後生仔女溝通,一直耿耿於懷。於是,我開始每天看英文報紙,多聽英文歌,盡量記下英文生字,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令自己敢講英文,所以我上網找有沒有外國人可以教我英文,竟然給我發現有一些Language Exchange的網站, 即你教外國人一種語言,對方又教你另一種語言。我找到一個曾留學英國的瑞典女生教我英語,而我則要教她國語!在與她幾次的視象通話後,令我慢慢放下害怕講英語的心魔。

旅行的見聞是在人心中埋下種子,對世界有一份實際的認識,驅使日後更用心探索世界。

相關舊文:
幾件小事
心裡有鬼
意想不到的旅程#1

延伸閱讀:
資助苦學生遊學 減貧富鴻溝

6/5/2011

人生的角色

以前我會努力追求工作表現,希望事業有一番成就。為此,我付出很多心力,精神和時間,返工時固然搏到盡,放工後還是滿腦工作,想著如何推展計劃,寫計劃書,找贊助商,人回到家,心卻仍在辦公室。幾年下來,我總算得到上司的信任,開始放手讓我作更多的嘗試,要負責的工作愈來愈多,愈來愈大型,同時我愈來愈少時間陪家人和朋友,但我認為值得的,因為我相信在職場上有一番表現,才算是一個「成功」的人。

但一個遊戲令我改變對「成功」想法。

有次,朋友叫我在一張摺了一半的紙上寫一項我覺得自己最成功的東西,我就填了工作,然後朋友打開整張紙,原來紙的另一半有一句說話:「窮得只剩下__」,連同我剛才所填的答案,整句說話就是:「窮得只剩下工作」,正正是我的生活寫照。

當我以為「成功」就是工作表現卓越,甚至不惜一切去換取,但原來自己很窮很可憐。

那麼,什麼才是真正的「成功」?



打開電視先知,深宵有個節目係講財經新知,
除左一大堆數字,節目裡面仲有一句melody,
重覆又重覆,令我開始覺得侷促,唔舒服;退縮,其實係一場自我侮辱。
決定,諗清楚,諗下點解自己每晚受緊同一個折磨,
只怪自己太忙、太狂、太喪、太慌,變左工作狂,
就算想傾偈,但係冇人制,除左工作關係,都冇乜幾多個朋友仔,
生活冇乜調劑,多得自己將個生活圈子縮到最細。

好多打工仔好似我咁,日日做嘢朝九晚十一,忙成咁,扣埋沖涼食飯返工搭車D時間,一日之中,淨係得返半夜二至六可以做自己嘢。其實,忙到斷晒六親都只係可以做好打工仔呢個角色,而人生其他角色,例如:做人個女,做人導師,好多好朋友嘅老死等等角色我又做成點呢?有時我都會撫心自問,喺咁多個角色之中,我有邊幾個做得好呢?其實就算比我搵到好多錢,出晒名,甚至做埋老細,但係人生其他角色就做到一塌糊塗,到第時埋單計數嗰陣,我的人生又算唔算「成功」呢?

我不是說不要努力,只是別因為單一角色而令其他角色的演出失準。如果真的要我選擇的話,現在的我唯有選擇放棄工作那部份的戲份,因為我知道人生的舞台還有很多角色,而有些角色只能演一次,我相信如果可以做好那些角色,都一樣是「成功」,因為人生最終的「成功」,不一定只有一套標準。

3/5/2011

製造界線

都市人很忙,整天忙著告訴別人自己在忙什麼:上菜時,拍照;吃飯時,check‭-‬in,再不是就是check‭ ‬email‭/‬SMS…總是要在網絡上現身,害怕與別人失去聯絡,說穿了,其實害怕世界失去自己也能如常運作。

我的手提電話有3G功能,支援無限上網,但我沒有選用無限上網計劃。如果在街要上網的話,只靠wi‭-‬fi。整件事看起來好像很反智,但我這個選擇是有原因。

除了因為要省錢之外,我認為互聯網的出現如同電燈泡,延長了人的活動時間,減少了休息的空間。在手機未能流動上網之前,我們頂多只能聽歌看書聽收音機,或者傾偈發呆看風景來打發時間。但自從手機可以上網,甚至無限上網時,每分每秒都充滿娛樂,可以看facebook睇片睇書,一機在手,娛樂無窮;但同時工作也變得永無止境。老細深夜傳來一個email,便要明早9時交報告,因為互聯網已壓縮了時間,再沒有時空的限制。

我刻意不選用手機無限上網計劃,是要刻意製造界線,劃出休息的空間,起碼我在離開家中和公司的電腦後,可以有片刻的安靜的時候,同時訓練自己不要死衝,因為真正要忙要衝的工作,可能只有為20‭%‬,其餘80‭%‬都是可以慢慢來。有了不流動上網的緩衝區,讓我分清緩急輕重,不讓互聯網的方便主宰我的生活作息。

相關舊文:
like/comment/share
"相識滿天下"




We are the now generation
We are the generation now
This is the now generation
This is the generation now
I want money

I want it, want it, want it
Fast internet,
Stay connected hit eject
Wi-fi, Podcast
Blastin' out a SMS
Text me and I text you back
Check me on that iChat
I’m all about that http
You're a PC I'm a Mac

I want it
Myspace and yourspace
Facebook is a new place
Dipdive and socializin'
And I’ll be out on cyberspace
Google is my professor
Wikipedia checker
Checkin’ out my account
Loggin’ in and loggin’ out

Baby, I want it now
This is the now generation
This is the generation now
We are the now generation
I want, I want, I want it now
I want cold hard cash
I want, I want, I want it now

And I just can’t wait
I need it immediately
And I just can’t wait
I want it immediately
Cause’ the time can’t wait and
I sure can’t wait
I ain’t got no patience
No, I sure can’t wait

2/5/2011

節制

節制,不是一項命令或戒條,那是一種選擇,是因為清楚為什麼可以和不可以做,也明確知道「可以」與「不可以」之間的界線在哪裡,因而限制自己。

人若失去界線,一切便會大亂。

世上想要的東西太多,要是不明白為什麼不能做某些事情,便會越界,落入「貪」。
我也是一名凡人,所以也會貪:貪吃、貪財、貪戀。
只是我發現,一旦貪一些自己不需要或不是自己的東西時,內心便失去自由,總是不由自主地心癢癢地想得到手,可是每次到手後,卻徒添悔恨:平白地增了幾磅、多了一些垃圾以及幾道愛的傷痕。

貪,真箇是一頭深不見底的怪獸啊。



穿梭一段又另一段感情中 
愛為何總填不滿又掏不空
很快就風起雲湧 人類的心是個無底洞
嘗試親吻 嘗試擁抱或溝通
沒有好感再嘗試也沒有用
大多數人都相同 喜歡的只是愛情的臉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