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://www.hiendy.com/forum/attachments/month_1105/11052204370089cf750eede852.jpg)
我成長於巨星還未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年代,還趕得上看到巨星風采的尾班車。那種巨星的風采是觀眾會景仰歌手,不會或沒想像過會揭對方私隱,因為歌手在他心中是天皇巨星,彷如天上的星星。
那一夜,我在林子祥的演唱會再次見到那種觀眾對歌手的尊重,實在是久遺了。
最令我欣賞的是,雖然他已年界六旬,還是有力有氣,又唱又跳,跑足全場卻全沒有疲態,唱快歌時還是中氣十足。基本上,觀眾全場都是坐著聽他唱歌,直至他encore了一次後,竟然再次encore!有些觀眾已走到樓梯準備離開,但因為有第二次encore而留下來,在樓梯又唱又跳(!),全場勁high,氣氛瞬間變得熱熾!要靜又得、要動又得,林子祥,
*****
我個人比較喜歡看楝篤笑,因為觀眾不能估計演出者下一步會做什麼,只可以乖乖地坐著欣賞,不能隨意插嘴。
我看演唱會只想專注地聽歌手演出,不喜歡跟住唱,因為人唱佢又唱,都唔知係邊個開演唱會。我想,真正欣賞歌手,就是應該用心看對方的表演,而不是在萬人大合唱中,把自己的歌聲混和在眾人的歌聲中,在漆黑中暗自陶醉。歌手之所以能夠成為歌手,是因為他能唱到一般人唱不到的歌,他的歌理應是正常百姓唱不到,既然如此,作為觀眾的我們憑什麼搶住唱呢?但問題是,現在很多歌是K歌,求其有口都唱得到,便以為自己唱得好,在K房四面牆中想像自己是歌手。當亞茂亞壽都唱到的歌,變化可以有多大?難度可以有多高?而人人只想要自己都唱到、易入口的簡單歌曲,作為歌手或作曲家或唱片公司,為了市場為了賺錢,應該創作哪種歌曲?當市場上全都是來來去去幾個音調或編曲的歌曲,而想在音樂作新嘗試的歌手卻因沒有資金而離場,到最後損失的又是誰呢?
相關舊文:
半生歌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