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/3/2012

胡說八道 3

同事說:做訪問別人是最快打開眼界的方法。

是對的。

為了提昇自己的能力,令自己蛻變(?),我曾試過讀master到外國旅行,看書聽歌聽talk看電影,但改變不大,生命仍是空空的。

我不是那種能嫻熟地運用理論,或用影象、用圖畫,或用銳利的文字來表達自己想法的人。可能我的生命中有一些什麼可取,但我老是未能組織,好好地講出來。

不過,我知道自己行動力很強。只要認定要做一件事,無論如何都會爆seed地去做。又經常身痕地跑去試新事物,總不怕對方是殺手。

我試過:
  • 去以物易物的活動(今次要見真人);
第一個活動:以自己的故事換取四張post card,一隻玻璃碟,一個襟章,一隻滴汗怪獸,一隻CD,還有很多個檔主告訴我的故事,認識了一些新朋友!哈哈!這是有錢都買不到
第二個活動:帶了兩袋去,帶返兩袋走,幾乎搬走了一間屋!


我發現,體會和感動是來自人與人的接觸,人的故事和分享最能啟發我,讓我認識自己在乎什麼,自己的強與弱。認識更多人,更認識自己的微小。物質和名利終有一天會消失,但故事、意義和價值才能長存。這世上有很多人認真地生活,為自己在乎的東西去打拼。他們的拼勁和火熱令我好生羨慕,令我不禁想:有沒有什麼也值得我拼命去追求?那是什麼不打緊,重點是沒有東西值得我付出,讓我的存在留下意義,那實在很可悲。

於是,我開始找機會接觸更多人,例如:借工作為名,捉DJ班學員參加政府山導賞團,認識香港的歷史和保育政策。今年DJ班宣傳,又line up不同組織,乘機訪問和接觸不同人,看看世界可以有多大。很多事情以為從報紙雜誌看過,以為就懂了,以為掌握了,其實並不然。

力量唯有透過encounter(我想不到有別的字可以用)才能產生,才能傳遞。

我認識了馬寶寶有機農場,她是粉嶺馬屎埔村「仔仔」,讓我認識生活方式其實可以有很多種,不一定要高樓大廈賺大錢。城市要發展,是不是也可以給予空間讓人過農村生活,而不是趕盡殺絕?發展是不是也可以有另一種方式?

香港的土地可以很有生產力,除了起豪宅,也可以種出美麗而低碳的農作物。

我又接觸了Secret Tour Hong Kong,在習以為常的城市中,發掘鮮為人知的一面。千萬別讓自己的心對人、對城市、對自己的生活冷漠到死掉。

藍屋,第一個留屋留人的保育計劃。現時仍有居民住在其中。不但保留了建築物,更重要是保存了整個社區網絡和靈魂發展,是不是只有剷走一切這一個方法?

跟人傾談,分享別人的故事,的確大開眼界,短時間內濃縮地汲收了許多生活經歷,讓別人的經驗成為滋養自己成長的養份。過程中少不免膽戰心驚(我很怕跟陌生人接觸),痛苦和不舒適,但人要成長,就要跑出去,離開自己的舒適區,但日後再回望,就發現這是值得的。

我感到自己生命正在被拉闊,世界正慢慢地拓展。
張開雙手,讓世界向你說話吧。

相關文章:
總是差一點點
胡說八道 2
胡說八道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