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誼,跟眾多關係一樣,都是講緣份的。
不知怎的,你就是知道能跟某某成為朋友,某些人卻不能,某些可以成為推心置腹的知心友,某些卻知道去到某個位便該遊客止步,這可能是動物的本能(?),或每個人身上散發出獨特的氣息/腦電波,總之會吸引到相似的人,也許這就是物以類聚或臭味相投吧。
自從離開校園,我沒有想過會繼續識到朋友-那種能說心底話的朋友-但竟然給我遇上兩個!
我和他,友誼萌芽於一張墊枱餐紙的塗鴉。
我和她,一個飯盒開始了我們的友情。
(他們大概都忘了吧)
我也沒有想過在工作間認識到朋友,會把我的需要記在心上,為我著想,亦努力的cheer me up。
你你你你你的電話,message,email,禱告,一張照片,一首新詩,一個眼神,一個擁抱,一個動作,甚至唔駛出聲,我都心照。知道在你們的心中有我,便滿心感恩。
送上完全九唔搭八的MV
朋友,心照!
(未必)相關舊文:
磁場
意想不到的禮物
Nice To Meet You.
22/3/2011
20/3/2011
堅持,幾多錢一茶匙?
工作,拍拖,凡事都叫人要堅持,但困境是當工作無前途,另一半叫極都唔聽,到底可以怎樣堅持下去?
先想一想,你有多愛那份工作,那個愛侶?如果只是為了糊口,為了找個人陪伴,倒不如離開吧-如果你能力許可的話。工作、拍拖總不是全然快樂,反正都要吃苦,倒不如為了所愛而辛苦。
如果你真心愛那份工、那個人,就要想辦法令自己能走下去。
有一次聽記者陳曉蕾的訪問,談到一些記者行家想講的題目(如:菜園村)未必是老總的心水,但他們會想盡辦法去報導,例如在副刊以較軟性的角度去講;她寫稿只會寫到剛剛符合老編的要求,不多不少,務求令老總無法刪去她隻字片語。在困難的環境中,要做自己想做的事,就要多轉腦筋,努力爭取,想辦法令自己可以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堅持,是因為熱愛,愛到沒有辦法放棄。
談到宏願 誰人計較奮戰有多倦
固執 直到一天可炫耀著這辛酸
陳曉蕾訪問:
http://www.ourradio.hk/download/index.php/url=king/king20110208a.mp3
http://www.ourradio.hk/download/index.php/url=king/king20110208b.mp3
http://www.ourradio.hk/download/index.php/url=king/king20110208c.mp3
先想一想,你有多愛那份工作,那個愛侶?如果只是為了糊口,為了找個人陪伴,倒不如離開吧-如果你能力許可的話。工作、拍拖總不是全然快樂,反正都要吃苦,倒不如為了所愛而辛苦。
如果你真心愛那份工、那個人,就要想辦法令自己能走下去。
有一次聽記者陳曉蕾的訪問,談到一些記者行家想講的題目(如:菜園村)未必是老總的心水,但他們會想盡辦法去報導,例如在副刊以較軟性的角度去講;她寫稿只會寫到剛剛符合老編的要求,不多不少,務求令老總無法刪去她隻字片語。在困難的環境中,要做自己想做的事,就要多轉腦筋,努力爭取,想辦法令自己可以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堅持,是因為熱愛,愛到沒有辦法放棄。
談到宏願 誰人計較奮戰有多倦
固執 直到一天可炫耀著這辛酸
陳曉蕾訪問:
http://www.ourradio.hk/download/index.php/url=king/king20110208a.mp3
http://www.ourradio.hk/download/index.php/url=king/king20110208b.mp3
http://www.ourradio.hk/download/index.php/url=king/king20110208c.mp3
15/3/2011
心裡有鬼
每逢等車等人,我都很喜歡用手機玩photo hunt,在兩幅很相似的相片中找出不同之處,長期的訓練令我變得「好眼利」,只要看幾眼,便能找到相片中些微的不同之處。
其實我們的生活不就正是如此?經常與別人比較,找出自己與別人不同的地方,當別人比自己好,就自卑難過,但當自己比別人好,就會取笑他人,總是處於不滿足的狀態。最可笑的是,那些我們所介意的地方,實在微細得要用放大鏡才看到,只是因為自己心中有鬼,所以才十分介意,但對其他人而言,那根本微不足道。
上年去多倫多,去到一個人人都講流利英語的地方,對我這個平日英文都唔講多隻的人而已,要我忽然轉channel以全英語對答,是一個天大的挑戰。初初到埗,我發現自己跟其他人所講的語言或口音很不同,很自卑,不敢說話,但偏偏我是做小組組長,不能當啞巴,於是我唯有鼓起勇氣豁出去,不理別人明不明白,用盡自己懂的英文跟人溝通,結果別人竟然不介意我的英文有多爛,只在乎彼此有沒有用心溝通,語言沒有阻擋我們的溝通,直到目前,大家還繼續有聯絡。
我的英語的確不及別人好,但我已經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內做到最好,盡了最大的努力,跟過去不敢講英語超過五分鐘的自己比,已經算是「進步」了!每個人都會有跟別人不同的地方,又有不及別人的地方,但只要有盡力,勝過昨日的自己,就已經足夠--哪怕只是一小步。
成日話個個人睇低你 其實係咪你自己睇低自己?
照下塊鏡佢都睇你唔起 其實全世界都睇唔起自己?
其實別人沒有睇唔起自己,只是自己先小看自己,未輸人,先輸陣。別以為有很多人在乎自己,或者,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人才留意到那些「不足」。
相關文章:
其實我們的生活不就正是如此?經常與別人比較,找出自己與別人不同的地方,當別人比自己好,就自卑難過,但當自己比別人好,就會取笑他人,總是處於不滿足的狀態。最可笑的是,那些我們所介意的地方,實在微細得要用放大鏡才看到,只是因為自己心中有鬼,所以才十分介意,但對其他人而言,那根本微不足道。
上年去多倫多,去到一個人人都講流利英語的地方,對我這個平日英文都唔講多隻的人而已,要我忽然轉channel以全英語對答,是一個天大的挑戰。初初到埗,我發現自己跟其他人所講的語言或口音很不同,很自卑,不敢說話,但偏偏我是做小組組長,不能當啞巴,於是我唯有鼓起勇氣豁出去,不理別人明不明白,用盡自己懂的英文跟人溝通,結果別人竟然不介意我的英文有多爛,只在乎彼此有沒有用心溝通,語言沒有阻擋我們的溝通,直到目前,大家還繼續有聯絡。
我的英語的確不及別人好,但我已經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內做到最好,盡了最大的努力,跟過去不敢講英語超過五分鐘的自己比,已經算是「進步」了!每個人都會有跟別人不同的地方,又有不及別人的地方,但只要有盡力,勝過昨日的自己,就已經足夠--哪怕只是一小步。
成日話個個人睇低你 其實係咪你自己睇低自己?
照下塊鏡佢都睇你唔起 其實全世界都睇唔起自己?
其實別人沒有睇唔起自己,只是自己先小看自己,未輸人,先輸陣。別以為有很多人在乎自己,或者,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人才留意到那些「不足」。
相關文章:
13/3/2011
失去一些,得到一些。
失去一個愛錫自己的親人,的確令人傷心,但有時候失去一些,可能意想不到地得到一些。(雖然我也不想得到)
最近我爸爸離開了世界,全家都很傷心,很難適應沒有他的日子,尤其是我媽媽。為了陪她,我們幾個平日各有各忙,不會晚晚回家吃飯的兄弟姊妹,現在不單會每晚回家吃飯,更會無論工作得有多忙,都會抽時間打電話給媽媽,跟她閒聊胡扯一番;而兄弟姊妹也多了打電話給對方,講講媽媽每天的狀況,又會關心彼此的生活,令我有機會認識幾個相處了很多年,但從不了解對方的哥哥和姐姐,這是以前從不會發生的。爸爸還健在時,我們只會看到對方的缺點,什麼都看不過眼,但現在爸走了,失去了一位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,大家反而學會了珍惜和體諒,換來全家變得更團結和有愛。失去的確很痛,但也可能是祝福的一種吧。
大細一家好簡單 開開心心 然後散
要集齊人食餐 邊位知會有下晚
以前覺得返屋企食飯好煩,搞到無時間去玩,但自從亞爸走了,我發覺仲可以返屋企食飯,是一件幸福的事。雖然屋企少了一個人,但我覺得屋企比以前更齊整。
最近我爸爸離開了世界,全家都很傷心,很難適應沒有他的日子,尤其是我媽媽。為了陪她,我們幾個平日各有各忙,不會晚晚回家吃飯的兄弟姊妹,現在不單會每晚回家吃飯,更會無論工作得有多忙,都會抽時間打電話給媽媽,跟她閒聊胡扯一番;而兄弟姊妹也多了打電話給對方,講講媽媽每天的狀況,又會關心彼此的生活,令我有機會認識幾個相處了很多年,但從不了解對方的哥哥和姐姐,這是以前從不會發生的。爸爸還健在時,我們只會看到對方的缺點,什麼都看不過眼,但現在爸走了,失去了一位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,大家反而學會了珍惜和體諒,換來全家變得更團結和有愛。失去的確很痛,但也可能是祝福的一種吧。
大細一家好簡單 開開心心 然後散
要集齊人食餐 邊位知會有下晚
以前覺得返屋企食飯好煩,搞到無時間去玩,但自從亞爸走了,我發覺仲可以返屋企食飯,是一件幸福的事。雖然屋企少了一個人,但我覺得屋企比以前更齊整。
12/3/2011
無言。
面對天災,更覺人類的渺小,不得不謙卑下來,唯願天佑日本。
******
轉載:日本大地震
日本發生8.9級大地震,威力之巨,超乎我們想像。
電視傳來彷如電影《2012》的畫面,巨浪吞噬沿岸一切房屋、基建、飛機、汽車…
我今天上網看朋友們分享的訊息,除地震威力如何強大以外,最多人談論的,是日本人在地震發生中展現的文明。
這來自一個台灣人的部落:日本8.9震災教我們的事
「NHK 即時呈現的空拍畫面,冷靜而詳實提醒海嘯的正確訊息,即使某些主播跟記者的聲音有些顫抖,但是他們知道包括災區民眾跟全球日本人都很注意這些消息, 他們必須鎮定,因為這是最重要的訊息來源。所以沒有災民呼天喊地的畫面,沒有記者跑去災區大呼小叫的搞笑,但是對於訊息傳遞,政府政策發佈,甚至每隔幾分 鐘就提醒觀眾注意安全,NHK真是個讓人欽佩的媒體。我猜,他們一定做過很多準備,面對災難,他們要呈現怎樣的報導方式,要確實傳遞訊息,卻不能讓閱聽大 眾陷入焦慮,也就是加深所謂的「創傷症候群」…」
這是當時身在東京的香港人寫的:日本地震看災害管理.城市篇
「秩序點嚟,唔係河蟹河返嚟。當政府有曬災難應變劇本,剩番嘅意外就可以從容面對。 好似東京人走地震走慣咗,咁嚟個話音電話癱瘓問題,大家至會有秩序咁面對,好似咁嘅排隊情景,喺中國絕對唔會發生…」
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三年前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時,我記得那時報刊出現得最多的詞彙,是「悲慟」、「苦難」、「痛哭」…其後還有「奇蹟」、「豆腐渣」等,不一而足。對比日本此次發生地震,人們除了以目瞪口呆表達自己的情緒外,形容日本的,多數是「秩序」、「文明」、「冷靜」、「團結」等。余華寫《十個詞彙裡的中國》,用十個淺白的詞彙描寫了現今中國的面貌,我想,若單單選一場地震裡的十個詞彙,也足以表達中日之間的大不同。
此刻我什麼都不懂說。四川大地震發生後不久,香港傳媒十萬火急地請居港的《唐山大地震》作者錢鋼老師寫一些文章,為救災獻計。面對當時媒體上已排山倒海令人窒息的地震描述,錢老師以無比的冷靜和謙卑,寫下許多評論。這是其中幾句話:
「一切高談闊論,此時都蒼白無力。行動!此時最重需要的是行動。立刻行動,從搶奪生命開始。」
「一句話,心要熱,頭須冷。一切空話空言,華而不實的積習,對上負責的表面文章,為電視鏡頭準備的表演,此時,請統統走開!科學,專業,這是苦難中同胞的生之希望。」
「我們期待生的奇蹟,但『生命』重於『奇蹟』,重於任何一種職業的榮譽和成功。為生命,不為奇蹟,讓我們以更純粹的心,一同拼博!」
其實,當有一天中國發生災難時,媒體中出現的是「頭冷」而非「心熱」的畫面和描述(即如日本報導大地震那樣,或如錢鋼老師建議的那樣),那中國就未必再需要以超日趕美的GDP來證明自己是大國了。
錢老師這些文章,都收錄在他《唐山大地震》的最新版中。難怪錢老師在此書的序言裡感慨:本書所記錄的歷史事實,時而被人淡忘,時而又被突然提起。被淡忘的日子,它本應被記憶;而被突然提起,卻每每在不忍回首之時。
我的話已太多,本文結束前再分享一段文字:
「沉默不等於失語,沉默是謙卑地承認語言的侷限、誠實地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,而能夠在大悲之中學會謙卑和誠實,也算是一種心酸眼亮的智慧。沉默也是逝者的語言,是存活者與他們唯一的溝通途徑。每一次當我們默哀,就在想像中進入他們的世界。」
(摘自林沛理的09年的文章《大悲無語》)
******
轉載:日本大地震
日本發生8.9級大地震,威力之巨,超乎我們想像。
電視傳來彷如電影《2012》的畫面,巨浪吞噬沿岸一切房屋、基建、飛機、汽車…
我今天上網看朋友們分享的訊息,除地震威力如何強大以外,最多人談論的,是日本人在地震發生中展現的文明。
這來自一個台灣人的部落:日本8.9震災教我們的事
「NHK 即時呈現的空拍畫面,冷靜而詳實提醒海嘯的正確訊息,即使某些主播跟記者的聲音有些顫抖,但是他們知道包括災區民眾跟全球日本人都很注意這些消息, 他們必須鎮定,因為這是最重要的訊息來源。所以沒有災民呼天喊地的畫面,沒有記者跑去災區大呼小叫的搞笑,但是對於訊息傳遞,政府政策發佈,甚至每隔幾分 鐘就提醒觀眾注意安全,NHK真是個讓人欽佩的媒體。我猜,他們一定做過很多準備,面對災難,他們要呈現怎樣的報導方式,要確實傳遞訊息,卻不能讓閱聽大 眾陷入焦慮,也就是加深所謂的「創傷症候群」…」
這是當時身在東京的香港人寫的:日本地震看災害管理.城市篇
「秩序點嚟,唔係河蟹河返嚟。當政府有曬災難應變劇本,剩番嘅意外就可以從容面對。 好似東京人走地震走慣咗,咁嚟個話音電話癱瘓問題,大家至會有秩序咁面對,好似咁嘅排隊情景,喺中國絕對唔會發生…」
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三年前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時,我記得那時報刊出現得最多的詞彙,是「悲慟」、「苦難」、「痛哭」…其後還有「奇蹟」、「豆腐渣」等,不一而足。對比日本此次發生地震,人們除了以目瞪口呆表達自己的情緒外,形容日本的,多數是「秩序」、「文明」、「冷靜」、「團結」等。余華寫《十個詞彙裡的中國》,用十個淺白的詞彙描寫了現今中國的面貌,我想,若單單選一場地震裡的十個詞彙,也足以表達中日之間的大不同。
此刻我什麼都不懂說。四川大地震發生後不久,香港傳媒十萬火急地請居港的《唐山大地震》作者錢鋼老師寫一些文章,為救災獻計。面對當時媒體上已排山倒海令人窒息的地震描述,錢老師以無比的冷靜和謙卑,寫下許多評論。這是其中幾句話:
「一切高談闊論,此時都蒼白無力。行動!此時最重需要的是行動。立刻行動,從搶奪生命開始。」
「一句話,心要熱,頭須冷。一切空話空言,華而不實的積習,對上負責的表面文章,為電視鏡頭準備的表演,此時,請統統走開!科學,專業,這是苦難中同胞的生之希望。」
「我們期待生的奇蹟,但『生命』重於『奇蹟』,重於任何一種職業的榮譽和成功。為生命,不為奇蹟,讓我們以更純粹的心,一同拼博!」
其實,當有一天中國發生災難時,媒體中出現的是「頭冷」而非「心熱」的畫面和描述(即如日本報導大地震那樣,或如錢鋼老師建議的那樣),那中國就未必再需要以超日趕美的GDP來證明自己是大國了。
錢老師這些文章,都收錄在他《唐山大地震》的最新版中。難怪錢老師在此書的序言裡感慨:本書所記錄的歷史事實,時而被人淡忘,時而又被突然提起。被淡忘的日子,它本應被記憶;而被突然提起,卻每每在不忍回首之時。
我的話已太多,本文結束前再分享一段文字:
「沉默不等於失語,沉默是謙卑地承認語言的侷限、誠實地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,而能夠在大悲之中學會謙卑和誠實,也算是一種心酸眼亮的智慧。沉默也是逝者的語言,是存活者與他們唯一的溝通途徑。每一次當我們默哀,就在想像中進入他們的世界。」
(摘自林沛理的09年的文章《大悲無語》)
11/3/2011
活著真好
每個活著的人,是背負著己逝者的期望,所以好好生活,讓他們的生命,在我們的身上繼續活著,就是完成己逝者最大的心願。
遊玩時開心一點不必掛念我 來好好給我活著就似最初
仍然在呼吸都應該要慶賀
如果想哭可試試對嘉賓滿座 說個笑話紀念我
舊文:
來好好給我活著 就似最初
遊玩時開心一點不必掛念我 來好好給我活著就似最初
仍然在呼吸都應該要慶賀
如果想哭可試試對嘉賓滿座 說個笑話紀念我
舊文:
來好好給我活著 就似最初
10/3/2011
Lost and found
9/3/2011
7/3/2011
Loneliness
劇中的周星馳與兒子相依為命,生活清貧,周在地盤工作,望子成龍。
有一次,兒子為了博得周星馳高興,便將0分試卷改成100分。周星馳信以為真,在工地上四處誇耀。然而包工頭的一句「作弊」,引發二人衝突。周星馳拿著試卷找兒子對質,兒子卻表現出對周星馳十分反感。周星馳回到工地,意外得到了包工頭的諒解,好景不長,周星馳在高空工作時發生意外,摔死了。
墮樓後,他的兒子哭得死去活來,那頭外星小狗(?)見狀,就用盡自己的能量讓周星馳復活。
最大的快樂,莫過於於失而復得。
劇中的兒子可以與死去的父親重逢,真係做戲咁做。但話雖如此,我天天也盼望一如戲中的兒子,夢醒了,一張開眼就可以再見到你。可惜,我每天都失望。
現在的生活,每天都好像一場夢,很不真實,有一種強烈的荒謬感。如常吃喝,如常玩樂,世界依舊運轉,工作繼續排山倒海,但我的世界卻有一部份跟世界不一樣了。我每天都在生活,但沒有真正跟世界接軌。
孤寂,一種很深的孤寂,無人能完全明白。
別人也無需要明白,生活還是要繼續,對吧?
我每天都很努力,好好地過活。
至少裝成如此。
"I never ever, I forget my story.
My face is not sad, but sometimes, I am sad."
6/3/2011
Deadline
做功課,做project,做proposal,甚至做人,都有deadline。
每個人的ultimate deadline,就是dead那一刻。雖然死亡令人不捨,但正因為生命有limit,人生才有意義,我記起以下這個故事:
有兩個人因為鼻不舒服而去看醫生,在等醫生講化驗結果期間,A和B都決定:「如果是癌症,立即去旅行,首先去拉薩。」 結果A患了鼻癌,而B只是生鼻息肉。
A為了不想帶著遺憾離開世界,於是寫了一張心願清單,一共有27件事要在離世前完成,他就辭職去展開人生最後的旅程,而B就繼續留院。
A首先去了拉薩和敦煌,然後好努力地讀書,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,去了天安門和蒙古大草原,在牧民家裡住了一個星期, A其中一位朋友還替他實現出一本書的願望。雖然他患的絕症,但在生命最後一程中卻真正體驗了人生。
在A很努力把握分秒去完成自己心願的同時,B卻如常過活,沒有做到自己想做的事。
這兩個人之中,到底誰才是真正活過呢?
所謂「活著」到底是什麼?
是拚命戰鬥?還是不斷守護?
所謂「正確」到底是什麼?
是不偏離正道?還是不失去自我?
這是電影「死亡預告」的插曲「路標」,男主角為了成為出名的歌手,放棄對音樂多年的堅持,但他在人生最後的300秒,選擇做一件忠於自己的事,就是唱出這首並無plug上台、但對和他拼肩作戰多年的好兄弟很有意義的歌。人是否有活過,未必單純看生命的長短,而是在乎活得有沒有意義。記得《吸血新世紀》中文版小說的宣傳語句:「如果,生命變成永恆之後,你是為了什麼而活?」。如果人生沒有deadline的話,我們還會拼命地為它找意義嗎?
延伸閱讀:
死亡預告(內有劇透)
<路標>歌詞
死,生
關於生死
Steve Jobs
同場加映:
到底,人為什麼要活著?
每個人的ultimate deadline,就是dead那一刻。雖然死亡令人不捨,但正因為生命有limit,人生才有意義,我記起以下這個故事:
有兩個人因為鼻不舒服而去看醫生,在等醫生講化驗結果期間,A和B都決定:「如果是癌症,立即去旅行,首先去拉薩。」 結果A患了鼻癌,而B只是生鼻息肉。
A為了不想帶著遺憾離開世界,於是寫了一張心願清單,一共有27件事要在離世前完成,他就辭職去展開人生最後的旅程,而B就繼續留院。
A首先去了拉薩和敦煌,然後好努力地讀書,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,去了天安門和蒙古大草原,在牧民家裡住了一個星期, A其中一位朋友還替他實現出一本書的願望。雖然他患的絕症,但在生命最後一程中卻真正體驗了人生。
在A很努力把握分秒去完成自己心願的同時,B卻如常過活,沒有做到自己想做的事。
這兩個人之中,到底誰才是真正活過呢?
所謂「活著」到底是什麼?
是拚命戰鬥?還是不斷守護?
所謂「正確」到底是什麼?
是不偏離正道?還是不失去自我?
這是電影「死亡預告」的插曲「路標」,男主角為了成為出名的歌手,放棄對音樂多年的堅持,但他在人生最後的300秒,選擇做一件忠於自己的事,就是唱出這首並無plug上台、但對和他拼肩作戰多年的好兄弟很有意義的歌。人是否有活過,未必單純看生命的長短,而是在乎活得有沒有意義。記得《吸血新世紀》中文版小說的宣傳語句:「如果,生命變成永恆之後,你是為了什麼而活?」。如果人生沒有deadline的話,我們還會拼命地為它找意義嗎?
延伸閱讀:
死亡預告(內有劇透)
<路標>歌詞
死,生
關於生死
Steve Jobs
同場加映:
到底,人為什麼要活著?
1/3/2011
優質大褸
早前天氣寒冷,我又不喜歡著肥厚的羽絨,變成一頭米芝蓮,所以決心在季尾投資一件優質的羊毛大褸,條件有四:
「見係你咋!剛好有另一個客買了三件衫,我偷雞將你張單夾埋落佢地度,湊夠四件,你件衫就可以有額外八折,折實$950!」
sales姐姐力勸我勿失良機,而我又眼見那個師奶快要付款,急得如熱窩上的螞蟻,正當我快被心急沖昏頭腦,想拿出信用卡時,媽媽說出智者之言...
(按此繼續閱讀)
- 款式要耐看,即使十年後再著都不覺過時
- 要保暖,羊毛成份要有七成或以上
- 黑色,長袖,及膝
- budget在$1000以下
「見係你咋!剛好有另一個客買了三件衫,我偷雞將你張單夾埋落佢地度,湊夠四件,你件衫就可以有額外八折,折實$950!」
sales姐姐力勸我勿失良機,而我又眼見那個師奶快要付款,急得如熱窩上的螞蟻,正當我快被心急沖昏頭腦,想拿出信用卡時,媽媽說出智者之言...
(按此繼續閱讀)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