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天災,更覺人類的渺小,不得不謙卑下來,唯願天佑日本。
******
轉載:日本大地震
日本發生8.9級大地震,威力之巨,超乎我們想像。
電視傳來彷如電影《2012》的畫面,巨浪吞噬沿岸一切房屋、基建、飛機、汽車…
我今天上網看朋友們分享的訊息,除地震威力如何強大以外,最多人談論的,是日本人在地震發生中展現的文明。
這來自一個台灣人的部落:日本8.9震災教我們的事
「NHK 即時呈現的空拍畫面,冷靜而詳實提醒海嘯的正確訊息,即使某些主播跟記者的聲音有些顫抖,但是他們知道包括災區民眾跟全球日本人都很注意這些消息, 他們必須鎮定,因為這是最重要的訊息來源。所以沒有災民呼天喊地的畫面,沒有記者跑去災區大呼小叫的搞笑,但是對於訊息傳遞,政府政策發佈,甚至每隔幾分 鐘就提醒觀眾注意安全,NHK真是個讓人欽佩的媒體。我猜,他們一定做過很多準備,面對災難,他們要呈現怎樣的報導方式,要確實傳遞訊息,卻不能讓閱聽大 眾陷入焦慮,也就是加深所謂的「創傷症候群」…」
這是當時身在東京的香港人寫的:日本地震看災害管理.城市篇
「秩序點嚟,唔係河蟹河返嚟。當政府有曬災難應變劇本,剩番嘅意外就可以從容面對。 好似東京人走地震走慣咗,咁嚟個話音電話癱瘓問題,大家至會有秩序咁面對,好似咁嘅排隊情景,喺中國絕對唔會發生…」
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三年前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時,我記得那時報刊出現得最多的詞彙,是「悲慟」、「苦難」、「痛哭」…其後還有「奇蹟」、「豆腐渣」等,不一而足。對比日本此次發生地震,人們除了以目瞪口呆表達自己的情緒外,形容日本的,多數是「秩序」、「文明」、「冷靜」、「團結」等。余華寫《十個詞彙裡的中國》,用十個淺白的詞彙描寫了現今中國的面貌,我想,若單單選一場地震裡的十個詞彙,也足以表達中日之間的大不同。
此刻我什麼都不懂說。四川大地震發生後不久,香港傳媒十萬火急地請居港的《唐山大地震》作者錢鋼老師寫一些文章,為救災獻計。面對當時媒體上已排山倒海令人窒息的地震描述,錢老師以無比的冷靜和謙卑,寫下許多評論。這是其中幾句話:
「一切高談闊論,此時都蒼白無力。行動!此時最重需要的是行動。立刻行動,從搶奪生命開始。」
「一句話,心要熱,頭須冷。一切空話空言,華而不實的積習,對上負責的表面文章,為電視鏡頭準備的表演,此時,請統統走開!科學,專業,這是苦難中同胞的生之希望。」
「我們期待生的奇蹟,但『生命』重於『奇蹟』,重於任何一種職業的榮譽和成功。為生命,不為奇蹟,讓我們以更純粹的心,一同拼博!」
其實,當有一天中國發生災難時,媒體中出現的是「頭冷」而非「心熱」的畫面和描述(即如日本報導大地震那樣,或如錢鋼老師建議的那樣),那中國就未必再需要以超日趕美的GDP來證明自己是大國了。
錢老師這些文章,都收錄在他《唐山大地震》的最新版中。難怪錢老師在此書的序言裡感慨:本書所記錄的歷史事實,時而被人淡忘,時而又被突然提起。被淡忘的日子,它本應被記憶;而被突然提起,卻每每在不忍回首之時。
我的話已太多,本文結束前再分享一段文字:
「沉默不等於失語,沉默是謙卑地承認語言的侷限、誠實地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,而能夠在大悲之中學會謙卑和誠實,也算是一種心酸眼亮的智慧。沉默也是逝者的語言,是存活者與他們唯一的溝通途徑。每一次當我們默哀,就在想像中進入他們的世界。」
(摘自林沛理的09年的文章《大悲無語》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