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了一個有關南太平洋生物的紀錄片,其中紀錄幼年信天翁被父母遺棄在孤島(先別感慨大自然的殘酷,因為更殘酷的在後頭),肚子餓,要找食物,先要學懂飛行。幼年信天翁未太掌握飛行技巧,一不小心便會降落在海面,在大海裡,有幾十條虎鯊等著捕獵牠們做大餐。每一年,牠們處女航的日子都正好撞上虎鯊的「虎視耽耽」。我相信這是大自然的喚召,每年都呼召虎鯊來給幼年信天翁第一個大考驗。
如果你是信天翁,你會選擇飛還是不飛?
不飛,會餓死島上;
飛,也可能會死,但要是能飛得起,逃過虎鯊的襲擊,至少還有一線生機。
基於天性,很多幼年信天翁都選擇拍翼起飛,但由於未掌握飛行的技巧,不少都降落在大海,輕鬆地浮在海面時,虎鯊以瞬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撲向信天翁,牠們連掙扎都來不及,便被一口吞下。
我看著一隻又一隻羽翼才剛長成的信天翁被吞噬,感到難過,但也明白,如果沒有虎鯊這一關,牠們不可能快速地學懂飛行,「唔識飛就會死,仲唔快d識飛咩!」,因為牠們日後在大自然中,還會遇到更多又大又難的挑戰。雖然很殘忍,但虎鯊的存在,促進了信天翁的成長,令牠們的翅膀長得更堅壯。
不催迫,不成長。
為了不被吞下,唯有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更強-除此以外,別無後路。
做信天翁又好,做人也好,沒有催迫,不會有成長。當然,做人的催迫未必關乎生死,但若然不成長,遲早也一如信天翁般被吞噬。
理論上,現在要發聲要發圍的渠道比以前多了,不用太經驗老到都「搵到食」,但正因為機會多,亞貓亞狗都可以發圍,自己有什麼比別人優勝呢?有什麼不能被取代的地方?這些問題當然要認真思考,但更重要的其實是迫自己比別人多走一兩步,不用太多,一兩步就足夠了。
有一位前輩告訴我:「依家後生仔女大把機會,個個唔肯蝕底,唔肯做多d,只要你夠做,有責任感,而且做得有紋有路,就已經很out standing。」
機會的確很多,但你想要亞貓亞狗都有的機會,還是只有少數人可以擁有的機會?既然那些機會如此難得,為什麼要給你?
加倍努力去成長,令自已更堅壯,好讓機會來到時,能一手抓住。成長的過程必然痛苦,要迫自己做一些尚未做得來的工作,但沒有成長的陣痛,又怎能會有日後的甘甜呢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