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在看這本書,作者是一個五十開外的女士,全書只有寥寥幾幅相片,但弔詭的是,這本書談的正是需要視覺效果的服裝打扮,真的藝高人膽大。
此書談的不是最新的服飾潮流,而是談即使上了年紀,女生仍然能美麗動人的打扮心法。
書中作者在文首提到她的老師的一席話:「在這一年結束以前,想一想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理想生活。」
於是她跑到衣櫃,審視自己的衣服,發現她有為趕潮流而買的衣服,純粹為方便而買的衣服,因為愛慕虛榮或妥協而買的衣服,因為想變得某人一樣而買的衣服。
她發現要找到耐看的美麗,先要回歸基礎,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,慢慢便能找到能表現自己個性的衣著風格,不用再被潮流牽著鼻子走,能在滿街一式一樣的服飾中,自在地以自己的步伐生活-這就是個人風格。
當然,作者所講的「美麗」,是低調典雅,毫不起眼,卻恆久耐看。這種美,未必人人受落,但美麗是有層次的,五十來歲的人打扮得像廿來歲的,總令人倒胃吧!到了不同年紀,就要配合每個年紀來打扮。上了年紀不等於不美麗,只是散發不同的美麗而已。要是不能安心接受自己的年齡,便不能作出相應自己年齡的打扮,於是變得不淪不類。
年青的時候,有的是青春,正所謂「十八無醜婦」,再花俏再浮誇再緊身的衣服都能受得起,總是漂亮動人的,但要是把美麗和自信建基在這種打扮上,不出三十歲便無後繼之力了,因為青春是短暫的,外表的美麗瞬間即逝,要是沒有豐富的內涵,沒有對自己身型有充份理解,不明白打扮是個人內涵的表現的話,別人記著的,只是華衣美服,卻不是你。
我很怕在街上見到穿著嬌艷服飾的大嬸(!),她們的打扮很刺眼,好像在努力抓住最後的青春。要知道有些打扮是有年齡限制,桃紅粉紫螢光黃,滿身閃亮的飾物,都不大適合已上年紀的女人。因為那是屬於年輕的女生的。雖然無奈,但那是真的。(ok,我是穿得滿身七彩的人,so?)
我的身型細小,可以穿童裝,從前也愛買童裝,但從某一天開始,我發現自己再不能穿童裝了,可不是因為體型有變,而是眼神中的自己再不單純(?)。我相信眼睛能透露人的內心,就算打扮再無械可擊都好,只要一看對方的眼神,便無所遁形。所以,我喜歡看相片時遮蓋相中人的口鼻,專注的看他的眼睛,通常發現笑臉之下其實性情並不一致。
話題扯遠了,我想說的是隨著年齡增加,閱歷累積,人的氣質不斷改變,衣著也應配合,在那個年紀便應做那個年紀該做的事,挺起胸膛,安心按著自己真實的年齡過活,無須刻扮大人或裝小孩,坦然無懼地按生命的節奏而活,細心感受自己的愛好,與身體和心靈好好對話,找回並釋放內心的小孩(inner child),個人風格自然會慢慢培養出來。
風格,是由心而發,可不是名牌衣著、潮流服飾能營造的。
我打算按作者的建議找尋自己的風格,不如你也跟我一起吧:
- 誠實地描述自己現在的外表,可分為「喜歡的地方」與「不喜歡的地方」
- 在「喜歡的地方」找出想發揮、想強調的地方
- 再找出要修正的地方,例如:儀態
- 寫下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模樣,可以的話,從雜誌報章中找來一些參考圖片
- 描述自己的內在、個性和工作內容,知道自己想要怎樣過活,有了清晰的目標,才能想像到自己希望擁有怎樣的外表
我認為真正的美麗,並不會因為歲月或死亡而消逝,就像她:
相關文章:
能俘擄女士芳心的一句話。
別讓寂寞害你想得一夜白頭
怎樣才算是「愛自己」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